走进礼贤镇龙头村,人们一定会被道路两旁和家家户户门口悬挂的灯笼所吸引,有如节日般火红的景象,让整个村子显得喜气洋洋。而这些灯笼均出自村民之手,是村企创业路上的一盏明灯。
两年前,龙头村作为礼贤镇新农村建设试点,积极探索发展经济,带领村民致富。在镇*委的指导下,经过村“两委”研究商议决定,要在村里建一个灯笼厂。
这可不是一个“拍脑门”的决定,据村*支部书记刘宗永介绍,村里一直都有扎灯笼的手艺传承,听老人们说,怎么也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了。决定建灯笼厂,是结合本村特点、优势,也是为了发扬传统文化。
虽说村里有点“基础”,但还会扎灯笼的手艺人已不多,而且技术相对落后,工艺也跟不上潮流。若想靠做灯笼创业,必须学习新技术、新工艺。为此,礼贤镇*委领导主动帮助联系一些“有名的”灯笼生产厂家,亲自带队前去参观学习。还走访多地进行市场考察,为龙头村建厂奠定了信心。
除了“请师父”学技术,礼贤镇*委*府还为龙头村提供了建厂启动资金,帮助修建了厂房,可以说手把手帮助这个村企立了起来。
龙头村灯笼厂成立之后,村*支部书记刘宗永、第一书记孙璐、副书记李春江便化身为业务员,开始四处推销。正当他们为怎么“开单”发愁时,又是镇*委领导牵来了“红线”,让厂里第一批灯笼挂在了北京中轴路上。
后来,几位“业务员”相继接到了订单,龙头村的灯笼厂渐渐红火了起来。据责任人李春江介绍,两年来灯笼厂已为村里创收多万,而村民们也因此增加了收入。
如今,灯笼厂的产品无论是材质、样式,都已从单一走向了多元化,宫灯、纱灯、吊灯一应俱全,不仅能够满足各种客户需求,还可以根据特殊要求进行“私人订制”。
可正当灯笼厂打算一展宏图时,却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截至8月份,今年还未收到一份订单。村*支部书记刘宗永说:“现在疫情形势向好了,我也要开始出去拉业务了,希望大家多帮我们宣传,让我们这个村企继续发展,让我们的创业之路走出困境,谢谢大伙儿了!”
记者郝新颖
编辑韩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