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肌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糖尿病合并皮肌炎
TUhjnbcbe - 2022/7/10 17:34:00

糖尿病是一组由胰岛素分泌相对或者绝对不足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代谢性疾病。据WHO统计,年我国已有1.14亿糖尿病患者,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性皮肌炎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皮肌炎属特发性炎性肌病的一种,以四肢近端肌肉受累为突出表现。目前皮肌炎的诊断参照国际肌病协作组建议的诊断标准:①临床标准:包含标准:A.18岁之后发作,也可于儿童期发作;B.亚急性或隐匿性发作;C.肌无力:对称性近端大于远端,颈屈肌大于颈伸肌;D.眶周水肿性紫色皮疹;Gottron征(指指关节,掌指关节伸侧的扁平紫红色丘疹,表面附有糠状鳞屑,境界清楚,见于30%的患者,皮损消退后留有萎缩、色素减退和毛细血管扩张),颈部V型征,披肩征。

排除标准:A.非对称性肌无力,远端肌肉无力较近端明显或相同,B.眼肌无力,特发性发音困难,颈伸大于颈屈无力,C.药物中*性肌病或其他内分泌肌病。②血清CK水平升高。③其他实验室指标包括肌电图检查、磁共振成像及肌炎特异性抗体异常。④肌活检:A.束周萎缩,B.膜攻击复合物(MAC)沉积,或毛细血管密度降低,或光镜下内皮细胞有管状包涵体,或束周纤维主要组织纤容复合物I(MHC-I)表达,C.血管周围,肌束膜有炎性细胞浸润。凡符合所有临床标准,肌活检符合A.则可确诊皮肌炎;符合所有临床标准,肌活检满足B或C,或CK升高,或其他实验室指标的三条之一,则可拟诊皮肌炎。

据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并发皮肌炎主要表现为:首先,颜面、眼睑水肿,眶周、颈项、肩背部及指关节出现水肿性紫红色皮疹、关节疼痛;其次,肌酶谱: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γ-羟丁酸脱氢酶(HBDH)异常升高;再有,肌电图:异常肌电图,V1-3存在异常Q波。

糖尿病并发皮肌炎可能机制主要是:(1)共同发病诱因即自身免疫异常。(2)糖代谢异常引起血管硬化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严重受累的微血管可部分或全部阻塞致组织缺血。(3)过多的糖基化血红蛋白,在微循环中释放氧减少。这些过程造成组织缺氧,使肌组织受损。同时,对并发皮肌炎的糖尿病患者肌肉病理的研究也证实,肌束内血管是皮肌炎早期病变中的靶器官,微血管损害的发生可早于肌纤维损伤。肌肉活检提示束周区毛细血管数量明显减少,认为肌纤维损伤是由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后的灌注不足导致。研究得出,当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皮损和肌肉病变征象完全消失,推测微循环障碍致组织缺氧得到纠正,病变消失。

综上,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易出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而严格控制血糖,能显著降低糖尿病皮肌炎的发生率。

问题答案稍后见留言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糖尿病检出率高达20.4%,老年糖尿病患者具有病情复杂、症状不典型、易发生低血糖等特点,因此,我们应该对老年糖尿病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文糖医对话框直接点击内容分类里的“老年糖尿病”或回复“老年糖尿病”、“病例分享”等关键词就能看到病例分享内容。

《漫话糖尿病》《糖尿病生活百科》

点击购买链接:

1
查看完整版本: 糖尿病合并皮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