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了
一、定义、病因、分类
(一)定义: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骨折。
(二)病因
1.直接暴力:如压砸、撞击、火器伤等。
2.间接暴力:着力点以外的部位发生骨折,如从高处坠下足部着地——脊椎骨折。
3.肌肉牵拉作用——投掷手榴弹用力不当引起肱骨结节撕脱骨折。
4.疲劳性骨折——长途行*导致第2、3跖骨骨折。
5.病理性骨折——骨肿瘤、骨结核、骨髓炎——骨折。
(三)分类
1.按骨折端与外界是否相通
(1)闭合性: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骨折端与外界不通。
(2)开放性:骨折处皮肤或黏膜不完整,骨折端与外界相通,易引起感染。
2.按骨折的程度及形态
(1)不完全骨折:青枝骨折、裂缝骨折。
(2)完全骨折:横形、斜形、螺旋形、粉碎性、嵌插、压缩、凹陷和骨骺分离等。
3.按骨折处的稳定性
(1)稳定性骨折:
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不易再移位——如不完全性及横形、嵌插骨折。
(2)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后易再移位的骨折——如斜形、螺旋形、粉碎性。
4.按骨折后时间长短分为
(1)新鲜骨折:2周之内。
(2)陈旧骨折:2周之前。
二、临床表现
(一)局部表现
1.一般表现疼痛和压痛、肿胀和瘀斑、功能障碍等。
2.骨折专有体征——特别重要!①畸形;②假关节活动(异常活动);③骨擦音或骨擦感。
(二)全身表现
1.休克
较大或多发性骨折——大量出血和剧烈疼痛——失血性休克和神经性休克,如骨盆骨折及大腿骨折。
2.发热
骨折大量出血后吸收可引起低热;
开放性骨折感染发热。
三、骨折的诊断
1.病史。
2.临床表现——特别是骨折专有体征。
3.辅助检查
(1)X线:确诊。(2)CT:髋臼骨折、脊柱骨折。(3)MRI:脊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四、骨折的并发症
(一)早期并发症
1.休克。
2.血管损伤:
股骨下1/3、胫骨上1/3骨折——腘动脉;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肱动脉。
3.神经损伤
肱骨干骨折——桡神经;
肘关节周围骨折——尺神经、正中神经;
腓骨胫骨骨折——腓总神经;
脊椎骨折——脊髓。
4.内脏损伤。
5.感染——开放性骨折易造成,以化脓性骨髓炎多见。
6.脂肪栓塞
骨髓腔内脂肪微粒进入破裂的静脉内——肺、脑血管栓塞,病情危急甚至突然死亡。
7.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使软组织血循障碍,肌肉、神经急性缺血而出现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
常见于前臂和小腿骨折。
主要表现:
肢体剧痛、肿胀、指(趾)呈屈曲状活动受限、局部肤色苍白或发绀——由骨折血肿、组织水肿或石膏管过紧引起。骨折早期并发症记忆(7=2+3+2)2-易记:感染、休克;3-损伤:血管、神经、内脏损伤;2-难点:脂肪栓塞、骨筋膜室综合征。
(二)晚期并发症
1.关节僵硬。
2.骨化性肌炎——关节附近骨折。
3.愈合障碍——延迟愈合、不愈合或畸形愈合。
4.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易引起。
5.缺血性骨坏死——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
6.缺血性肌挛缩——“爪形手”畸形。※骨折晚期并发症记忆(6=2+2+2,)2-骨头:愈合障碍\骨坏死2-关节:关节僵硬\关节炎2-肌肉:肌炎\肌挛缩
五、骨折的愈合过程和影响因素
(一)骨折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根据其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1.血肿机化演进期骨折后,骨折端和周围软组织的出血形成血肿,伤后6~8小时凝血系统被激活,凝成血块,几天后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吞噬细胞侵入血块,形成纤维组织,由纤维组织将骨折端连接在一起,故又称纤维愈合期,此期大约需要2~3周。
2.原始骨痂形成期骨折断端的骨内、外膜增生,血管长入,骨折端形成的骨样组织骨化成新骨,称为膜内成骨,成为内、外骨痂。而骨折端之间和髓腔内的血肿机化形成的纤维组织,转化为软骨,经过增生、钙化而骨化,成为桥梁骨痂,称为软骨内成骨。内、外骨痂和桥梁骨痂三者融合,成为骨折断端的有力支持,即原始骨痂形成。此期能抵抗肌肉收缩及成角、剪力和旋转力,即达到临床愈合,故又称临床愈合期。此期大约需要4~8周。
3.骨痂改造塑形期原始骨痂尚不牢固,不能适应生理需要,肢体的活动和负重,使得在应力轴线的骨痂不断加强,而应力轴线以外的骨痂不断的被清除,最后使原始骨痂改造为永久骨痂,骨髓腔相通,骨折的痕迹已完全消失,达到骨性愈合,又称骨性愈合期。此期约需8~12周。
(二)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骨折愈合——3个先决条件:足够的接触面、牢固的固定、充分的血供。
1.全身——年老、体弱、营养不良、代谢障碍性疾病。
2.局部——骨折的部位、类型、程度、治疗与护理不当,骨折端血供不良与周围组织情况差,骨折局部有感染均愈合迟缓或不愈合。
六、急救
1.抢救生命——首先判定有无颅脑、胸、腹合并伤及致命伤。
2.防止进一步损伤或污染:
临时固定;
外露骨端一般不进行现场复位;脊柱骨折——保持脊柱中立位,由3人分别扶拖着患者的头背、腰臀和双下肢部位,置于脊柱固定架或硬板上抬运。
注意!切忌背驮、抱持!严禁弯腰扭腰!颈椎骨折或脱位——
专人双手牵引头部使颈椎维持中立位,同时平置患者于硬板上,颈两侧用沙袋固定限制头颈部活动。
3.迅速转运。
4.开放性骨折:尽早清创,并使用抗生素和TAT。
七、治疗原则
(一)复位——首要步骤。
1.按复位程度分为
(1)解剖复位:两骨折端接触面(对位)和两骨折端在纵轴线上的关系(对线)完全良好,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
(2)功能复位:两骨折端对位欠佳,但对线基本良好,愈合后肢体功能恢复正常。
2.复位方法
(1)手法复位——闭合性骨折最常用。
若不能达到解剖复位,功能复位也可以。
避免反复操作引起损伤。
(2)切开复位
复位确切,可以达到解剖复位。
缺点:影响愈合、感染、内固定器材折断或不良反应。
适用于:手法复位困难、骨折端夹有神经血管软组织的、关节内骨折。
(3)持续牵引复位:颈椎骨折、大腿骨折等。
皮牵引
骨牵引
(二)固定
1.外固定:小夹板、石膏绷带;
2.内固定:接骨板、螺丝钉、髓内钉、加压钢板等。
(三)功能锻炼
1.早期(伤后1~2周)——肌肉舒缩运动为主。
2.中期(2~3周后)——关节运动为主。
3.晚期(6~8周后)——以重点关节为主的全面功能锻炼。
有疑问,扫鄂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