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除了心脏本身的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内膜炎、妊娠等,心脏以外的疾病,如急性肾炎、中毒性肺炎、重度贫血、溶血、大量静脉补液以及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等等,也可以引起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一旦发生,病情就会不断发展,病人的症状越来越明显,生活质量每况愈下。病人在病变进展的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猝死,据统计,其猝死率可能达到60%。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死亡率明显增加,其预后和大多数癌症相似。有轻度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年病死率为5-10%;严重心力衰竭症状患者的年病死率高达30-40%;另外,心衰严重限制病人的活动,明显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慢性心衰病人出院后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去除诱发因素
需预防、识别与治疗能引起或加重心衰的特殊事件,特别是感染。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或冬春季节,可给予流行性感冒和肺炎链球菌疫苗以预防呼吸道感染。肺梗死、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合并快速心室率、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贫血、肾功能损害等均可引起心衰恶化,应及时处理或纠正。
2、监测体重
每日测定体重以早期发现液体潴留非常重要。如在3天内体重突然增加2kg以上,应考虑患者已有钠、水潴留(急性水肿),需加大利尿剂剂量或控制饮水量。
3、调整生活方式:
(1)限钠
心衰患者的潴钠能力明显增强,限制钠盐摄入对于恢复钠平衡很重要。要避免成品食物(腌制食物等),因为这种食物含钠量较高。钠盐摄入:轻度心衰患者应控制在2-3g/天,中至重度心衰患者应2g/天。盐代用品因常富含钾盐应慎用,与ACEI类降压药合用时可致高钾血症。
(2)限水
严重低钠血症(血钠mmol/L)者,液体摄入总量一天应ml。
(3)营养和饮食
宜低脂饮食,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需戒烟。对严重心衰伴明显消瘦(心脏恶病质)者,应给予营养支持,包括给予血清白蛋白治疗。
(4)休息和适度运动
失代偿期(严重心衰)需卧床休息,多做被动运动以预防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情况改善后,应鼓励在不引起症状情况下进行体力活动,以防止肌肉的“去适应状态(不协调状态)”,但要避免用力的等长运动。较重患者可在床边围椅小坐。其他患者可步行每日多次,每次5-10分钟,并酌情逐渐延长步行时间。NYHA(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Ⅱ-Ⅲ级患者,可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运动训练,能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心理和精神治疗
压抑、焦虑和孤独在心衰恶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心衰患者死亡的主要预后因素。综合性情感干预(包括心理疏导)可改善心功能状态,必要时可酌情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5、氧气治疗
氧气用于治疗急性心衰,对于慢性心衰并无必要的应用指征。对于心衰伴睡眠呼吸障碍者夜间可给氧以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