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园池塘发现外来海狸鼠#近日,根据官媒的报道,上海以及周边多个地区发现了不少巨大的水老鼠,被认定为外来物种——海狸鼠(Myocastorcoypus),在水生环境中大吃特吃,似乎有发展成入侵物种的趋势。
对于外来物种,猫子的原则一向是能"洗白"就洗一洗,能利用就多利用。但对于海狸鼠,可洗的点还真不多。
尾巴暴露了它们
一眼望去,海狸鼠有点像一只非常胖大的老鼠,或者是一只海狸(Castorfiber)。
成年后,海狸鼠的平均体重通常为4.5至7公斤,圈养条件下有高达16至17公斤的记录,圆滚滚看着还挺可爱。
海狸鼠在外国也经常被误认为是麝鼠(Ondatrazibethicus),另一种广泛分布的半水生啮齿动物,占据相同的湿地栖息地。在趋同进化的驱使下,这三者具有非常相似的解剖结构和栖息地。
然而,麝香鼠体型较小,海狸体型更大,都有一条扁平的尾巴,用来帮助游泳。另一边,这次的主角海狸鼠没那么需要游泳,它们的尾巴——无毛又长又瘦的老鼠尾巴暴露了它们的身份。
外来物种
海狸鼠原产于南美洲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之所以能远渡重洋来到我国,是商业引进的结果——毛皮农场。
除了多年来一直不断发生的零星逃跑事件,现如今起皮毛的商业价值下降,许多养殖场觉得赚不到钱,把它们一放了之。
到了花花世界,海狸鼠可算伸开腰了。
带着鼠的名号,海狸鼠繁殖能力其实并不能算炸裂:它们平均一年生两窝,平均一窝4只小崽子。但也有一窝13只的记录在案,还是挺能生的。
龇着大板牙的海狸鼠困扰人们主要地方之一是它们的饭量——消耗大量植被。
一只鼠每天消耗大约其体重的25%,全年都在进食。它们春夏主要吃植物地上茎的部分,冬天更经常挖土以根、根茎、块茎、树皮为食。海狸鼠吃莲藕、香蒲、灯心草、芦苇、扁莎草等野生、园林植物,经济作物苜蓿、玉米、水稻和甘蔗当然更香啦。
在环境中,海狸鼠会创造出一片自己的“生活区”——即大部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已被移除的区域。对环境来说,就像头上出现了“斑秃儿”,无疑是一种破坏。
能洗白么?
海狸鼠的"大哥"——已经被灭的差不多的海狸(Castorfiber)也曾经一度被认为是环境的破坏者。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已经为其正名——虽然啃倒树木,但海狸的堤坝对环境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甚至在局部范围内可以极大程度上控制水灾的发生率。正因如此,欧美等很多国家已经开始重新培植海狸的野外种群。
那么,跟海狸长得差不多,一字之差的海狸鼠,能洗白么?
有点玄。
19世和20世纪初,海狸鼠毛皮养殖场在欧洲、北美和亚洲其他地区也蓬勃发展了一阵,但很快变得无利可图。
随着对皮毛需求的下降,在绝大部分养殖海狸鼠的地方,海狸鼠都已成为害兽。大肆破坏水生植被、沼泽和灌溉系统。因此,很多国家在立法之外,也建立了相应的海狸鼠控制计划,比如每杀死一只海狸鼠,*府都会支付赏金。
根据一些文献资料,猫子在这里强行帮它们“洗”一下——利用得当的话,海狸鼠确实还有一丢丢积极作用的。
研究已经证实,海狸鼠可以在盐沼等恶劣环境存活,掘地三尺的习性有助于将其转变为开阔水域。
再者,海狸鼠饮食有专一性,不同环境中长大的海狸鼠表现出对单一植被、或双重植被的强烈偏好。因此,理论上可以用来治理水生的外来入侵植物。
写在最后
呃,结尾了发现没写能不能吃。
丑化先说在前面,国内的法律法规是禁止捕食的。没啥可抬杠的,野生动物带病*、寄生虫。比如,海狸鼠是蛔虫寄生虫(Strongyloidesmyopotami)的宿主,也是沙门氏菌病、脑心肌炎病*等病*的宿主。
但国外不一样。比如美国的路子就很野,几十年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贫困和农村地区的人们一直在捕捉和食用海狸鼠肉。甚至、连续两年,路易斯安那州*府都出面大力宣传,试图教育公众食用海狸鼠肉。为了鼓励更多人吃海狸鼠,一些食谱被分发给当地人并发布在互联网上。媒体声称:与碎牛肉相比,海狸鼠肉更瘦,脂肪含量更低,胆固醇含量更低。
同样,在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海狸鼠也作为最便宜的肉在当地市场出售。它们以汉堡、热狗等形式出现,或者用卷心菜叶包裹,号称味道介于火鸡和猪肉之间。
最后多说几句,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各个国家想出的控制方法都是无效的。磷化锌是目前唯一注册用于控制海狸鼠的灭鼠剂,但它价格昂贵,*性持续数月,在高湿度和雨中解*,并且需要建造昂贵的漂浮筏来放置化学品。已知鸟类和兔子会死于摄入。
如果咱们上海以及周边的地方*府没有组织消灭海狸鼠,那还有个办法——求老天爷。
海狸鼠非常怕冷,在寒冷的冬天,它们的尾巴经常被冻伤,导致感染并死亡。
作者感谢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