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
总第期
最近这几天支付宝上的网络互助计划“相互宝”首例拒赔案例被刷爆了朋友圈,有超过25万相互宝“赔审员”参与了讨论和投票,最终的结果是,58%的赔审员投了反对票,42%的赔审员投了支持票。申请人还是无法获得救助金。
我们先来还原一下这个案例的始末:
年10月16日,蚂蚁保险和信美相互联合推出“相互宝”,具体来说,加入该计划后,成员如果遇到重大疾病或意外,可申请30万元或10万元的互助金,而这笔费用由所有相互宝成员共同承担。
赔审案信息显示,相互宝成员唐某因意外跌入洪涝沟中,随后深度昏迷。于是,家属向相互宝发起了互助金申请。
但是,调查员在核查中发现,唐某在加入相互宝前因为皮肌炎需遵医嘱长期服用激素药物。这一点不符合相互宝的健康告知要求,所以调查员做出了不给予互助金的初步审核结果。但在唐某家属看来,皮肌炎并非导致意外和昏迷的原因,连续服药的情况也早在两年前,并不违背健康要求。
因为存在争议,这个案件交给了相互宝的赔审团来审议。赔审开始后,不到30分钟就有1万名赔审员进行了投票。微博等网络平台上,网友的讨论成千上万,甚至直接推动了百度上“皮肌炎”的搜索量直线上升。
超25万陪审员进行了投票
从投票过程和留言看,相互宝赔审员对于案件的分歧较大。反对给救助金的赔审员认为,成员应该在严格遵守健康要求的前提下加入,并且没有证据能证明昏迷与既往病史没有关系。而支持给救助金的赔审员则认为,申请人昏迷是因为意外,与皮肌炎没有关系,而且相互宝带有公益性质,就应该能帮一个是一个。
我们来看看网友留言:
相互宝方面表示,赔审团机制的初心是让更多成员参与进来,更好地解决争议。同时,也希望通过赔审团,给需要互助金的申请人多一次机会。相互宝尊重申请人的决定。未来,相互宝也会在赔审机制设计上更加严谨、人性化。
了解完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先说一下我们的观点:
01道义上我们支持“理赔”
在这用“理赔”两个字可能不太准确,毕竟相互宝不是保险产品,只是一种互助计划,那就加个引号吧,从道义上还是从相互宝的初衷来说我支持理赔,如果从帮助困难人群的机制上讲,如果属于有困难的,该出手就该出手!
相互宝初衷就是救助。不能因为一个毫无相关的疾病史就一刀切不赔。如果不理陪,也说明相互宝理赔的原则太苛刻,水太深。也违背了相互宝的初心了!
02规则上反对“理赔”
规矩就是规矩,既然制定出来就是要人遵守的,在加入相互宝的规则中,就很明确要求加入成员在加入前的过去两年内不能有连续服药超过30天,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就不允许加入。
加入这个计划的时候就有如实告知的提醒,别老想耍小聪明占人家便宜的事,没有规则的话,一个人承担几毛钱够赔吗,成本可能得增加几十倍了,那样对所有参与人都不公平,陪审团给的投票结果也证明了多数人是投了反对票的。
如果这次违反规则理赔了,那么以后不如实告知的会越来越多,到那个时候,这个互助计划就成了天大的一个笑话。
03问题出在相互宝的机制上
其实问题的根还在规则的细化上,相互宝本意是大病救助,对于意外也没有单独的规则,这是他和保险产品最本质的区别,你把大病和意外的审核标准混为一谈,本身就有点扯淡,也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地方,再有就是反对票多是因为救助你可能面临的其他会员成本的提高,自然很多人不同意。
总结:人是相互的,有契约精神才值得被尊重,而不是所有事情都是要靠舆论,虽然很同情这个会员的遭遇,但还是支持按照相互宝条款条约执行,只有人人遵守公约,社会才会有序运行。
为什么相互宝无法取代保险?
虽然相互宝和保险设计理念基本相通,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但仍然无法取代传统保险,我们都知道保险就是保障,就是在关键时刻一定能帮到你的,所以这笔钱必须%安全才行,否则这和投资股票没什么区别了。
从这点上讲相互宝在稳定性,确定性和安全性上和《保险法》是想悖的,所以监管出手治理就太正常了。
从这点上讲相互宝在稳定性,确定性和安全性上和《保险法》是想悖的,所以监管出手治理就太正常了。
1相互保变成了相互宝
年11月27日,蚂蚁金服发布公告称,近期,接到合作伙伴信美人寿通知,监管部门约谈并指出其涉嫌违规,所以信美人寿不能以“相互保大病互助计划”的名义继续销售相关保险,公司决定“相互保”升级为“相互宝”。
保和宝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身份却发生了巨变,相互保”和保险产品的身份彻底无缘,告别历史舞台,距离上线仅41天,并定位为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身份的转变,也意味着改名后的“相互宝”将失去保险保障基金“兜底”。
2运行的不稳定性
根据《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公司成立的时候都需要向监管部门缴纳保证金,一旦公司经营不善,随时拿出来履行保险理赔责任,即便你说保险公司再不靠谱,还有银保监会给你兜底,总比相互宝上那些陌生人靠谱吧?
而相互宝运营不下去,随时都可以解散,万一那时候你已经四五十岁了,就买了这一份保障。生病了,谁赔你?
3理赔的不确定性
假如有一天保险公司自己经营不下去了,该怎么办呢?这时候,会有另一家保险公司进行兼并、并购。当然,如果没有人愿意出来揽下这一摊子的话,银保监会就会指定某家保险公司进行兼并。
兼并后,原来保险公司的客户保单依然有效,也就是说,放心买保险,我们买了保险以后,不必日夜担心我们的钱肉包子打狗。因为总会有人出面替我们兜着风险。
相互宝它的理赔绝没那么容易,没有巨额的储备金,单靠收取的管理费用,是无法保证每个买了的用户都能“出险即赔”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相互宝一再强调自己是互助计划,而不是保险。无法保证出险即赔的相互宝,也就失去了大家想用它替代保险的意义。
4保障额度明显不足
可以看到,依据“相互宝”参保规则,30天-39岁的用户,保障额度为30万;而40岁到59岁的用户保障额度仅为10万。
而在现实中,不在少数的大病患者所需要的治疗成本远不止于这一数字。数据显示,国内癌症治疗平均费用为50万元至60万元,全国因病返贫占贫困人口42%以上,换言之,当面临治疗费用过于高昂的重大疾病时,“相互保”能提供的保障金额其实是略显杯水车薪的。
基于此,这就是为何我在前文中会将“相互宝”称作对传统保险业的一种补充,而非替代品。也如蚂蚁金服保险事业部总裁尹铭所言,“相互宝并不能替代现有的重大疾病险”。
5保障期限不够长
相互宝会在60岁后自动退出,而《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数据显示,重大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递增而不断升高。在最需要保障的时候,”相互保“并不能起到作用。
所以就有好多小伙伴儿不干了,我刚20岁,等我交了20年保费的时候,恰好40岁,正是身体走下坡路的时候,当我发生重疾的时候就只能获赔10W了,或者交了40年保费,年龄在60岁的时候,根据游戏规则就要被强制退出,这坑挖的太大了
6道德风险巨大
因为支付宝上面的投保流程都是消费自主操作,简单评估几个健康告知问题就可以投保成功,会造成很多加入的人不诚信,他们可能会带病投保。这样发病率就会增加,每个人承担的金额就会增加。没有病的人是不是能承受帮人的成本。
“相互宝”的这种模式,通过芝麻信用分来筛选人群,通过限制39岁之后只有10万保额,59岁之后就不给赔付,理赔可能性低的客户,这一环节怎么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呢?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一定能拿到赔偿吗?如果有人故意搞事情呢,组团骗保呢?
相互宝只是一种补充
蚂蚁金服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也表示,“相互宝”并不能替代重疾险。因为“相互宝”保障额度不够高,重大疾病的患者和家庭所需要的医疗成本远远高于这一数额;保障期限也不够长,不含60岁以上人群,而重大疾病的发病率会随年龄递增而不断升高。
如果,您和家人已经购买了长期的重大疾病商业保险。可以加入“相互宝”作为补充,毕竟初期分摊费用不高,而且可以随时退出,多一份保障。今后,如果分摊费用不划算,可以选择退出。
如果,您和家人还没购买任何与重大疾病相关的商业保险。也可以加入“相互宝”作为过渡,同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配置长期重大疾病商业险和各种商业医疗险,防范经济生命严重受损的风险,保障个人及家庭的财务安全。作为个人投保商业重疾险和医疗险的补充。
世上不仅没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也不要纵容自己不劳而获的心理,保险本身就是商业行为,免费的午餐只属于慈善机构。既然担心以后健康风险,希望有人帮助我们分担,就买一份实实在在的好保险,早点给自己一份靠谱的保障。
-END-
编辑/Jin
图片/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