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疗脸上白癜风医院 http://www.hhlsq.com/m/点击上方蓝字,关于我们
关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在神经肌肉疾病治疗中应用的循证指南
年3月27日Neurology杂志发表了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治疗和技术评价委员会关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在神经肌肉疾病治疗中应用的循证指南。通过检索-年间在MEDLINE、Webof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的资料,纳入涉及IVIG疗效、安全性、耐受性和治疗模式的文献,5位专家按照AAN证据级别评定后按照AAN的推荐级别提出循证建议。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
结论:(1)基于存在矛盾的一级预后指标结果,认为IVIG对GBS患儿的疗效不确切;(2)基于2个Ⅰ类研究,IVIG与血浆置换在治疗成人GBS方面等效,由于血浆置换已被确认为对GBS有效的疗法,故认为IVIG治疗成人GBS有效;(3)基于1个效力充分的Ⅰ类研究,IVIG与血浆置换合用并不比其中一种单独治疗更有效;(4)基于1个效力不充分的研究,目前证据尚不足以支持或排除在IVIG基础上添加甲基波尼松龙会获益更大;(5)尚无足够资料对最佳IVIG剂量做出推荐。建议:(1)尚无足够证据支持或反对在GBS患儿使用IVIG治疗(U级推荐);(2)应予成人GBS患者IVIG治疗(A级推荐);(3)不应将IVIG与血浆置换联合使用治疗GBS(B级推荐);(4)目前证据不足以支持甲基波尼松龙与IVIG合用(U级推荐)。临床提示:由于IVIG在成人GBS患者有效,许多专家认为在GBS患儿使用IVIG是合理的。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CIDP)
结论:(1)基于2个Ⅰ类研究,IVIG在CIDP的长期治疗中有效;(2)目前资料不足以对激素和IVIG在CIDP中的疗效作出比较。建议:(1)应予CIDP患者IVIG进行长期治疗(A级推荐)。临床提示:在CIDP使用IVIG治疗采取的剂量、给药频率和总治疗时间可以根据临床评价结果进行调整。目前资料不足以对不同的CIDP疗法(如激素、血浆置换或免疫抑制剂)作出比较。有专家发现在CIDP的长期治疗中可能存在过度治疗,用现有的随机研究资料还不能评价这个问题。
重症肌无力(MG)
结论:(1)基于1个Ⅰ类研究,IVIG很可能对MG有效;(2)尚无足够证据对IVIG和血浆置换治疗MG的疗效作出比较。建议:应该考虑IVIG用于MG的治疗(B级推荐)。临床提示:该建议主要基于中度或严重患者的研究,在症状轻微患者IVIG治疗的获益和风险还需仔细权衡。由于随机研究较少和样本量较小,还需要进一步对IVIG在MG的疗效进行评价。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
结论:
基于3个一致性的Ⅱ类研究结果,IVIG很可能在MMN的治疗中有效。
建议:
应考虑IVIG用于MMN的治疗(B级推荐)。临床提示:MMN是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在最佳治疗剂量、给药间隔和总治疗时间方面尚无资料。
伴有IgM型异常蛋白血症的神经病
结论:基于1个Ⅰ类和1个Ⅱ类研究,IVIG可能在伴有IgM型异常蛋白血症的神经病的治疗中无效。由于目前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尚不能除外有一定疗效。建议:尚无足够证据评价IVIG在伴有IgM型异常蛋白血症的神经病中的疗效(U级推荐)。
皮肌炎(DM)
结论:基于1个Ⅱ类研究,IVIG在其他治疗无效的成人DM患者可能有效(c级推荐)。建议:在其他治疗无效的成人DM患者可以考虑使用IVIG治疗(C级推荐)。
包涵体肌炎(IBM)
结论:2个Ⅰ类研究和1个Ⅱ类研究并未发现IVIG在IBM存在确切一致的疗效。建议:目前的证据不足以支持或反对使用IVIG治疗IBM(U级推荐)。临床提示:IBM尚无有效治疗。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
结论:1个Ⅰ类研究显示IVIG治疗与其他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该差异并无明确的临床价值,因为评价的是受累最严重的肌肉。1个效力不足的Ⅰ类研究显示IVIG能够改善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患者的疼痛,但对肌力和疲劳无影响。建议:目前证据不足以支持或反对使用IVIG治疗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U级推荐)。临床提示: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尚无有效治疗。
其他神经肌肉疾病
结论:(1)基于1个Ⅱ类研究,IVIG可能在Lambert-Eaton综合征有效;(2)在多发性肌炎、糖尿病性多神经根神经病或MillerFisher综合征尚无对照研究评价IVIG的疗效。建议:可以考虑使用IVIG治疗Lambert-Eaton综合征(C级推荐)。
不良反应
经检索共获得18个前瞻性研究中例患者有不良反应记录,使用的总量为按体质量2~2.5g/kg,未报道与IVIG相关的死亡。大多数研究报道IVIG耐受性好,不良反应短暂或可以治愈。报道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无菌性脑膜炎(3例)、荨麻疹(2例)、心力衰竭(1例)、心肌梗死(1例)和肾功能衰竭(1例)。临床提示:在准备使用IVIG前重要的是对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进行个体化评价。
版权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