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治疗自汗鼻炎哮喘荨麻疹上呼吸道感 [复制链接]

1#

导读:玉屏风散,出自《医方类聚》。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主治表虚自汗证,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临床常用于预防感冒,呼吸道反复感染、哮喘、气虚感冒、虚汗、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多发性疖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周围性面瘫、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肾炎、胃下垂、习惯性便秘、慢性结肠炎等,诸多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患恶性肿瘤、慢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服用*芪可使其免疫功能增强,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致病情反复者。

方歌玉屏风散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功,表虚汗出易外感,益气固表又祛风

组成防风一两,*芪(蜜炙)白术各二两

用法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后热服。现代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枣煎汤送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证。自汗恶风,面色咣白,舌淡苔白,脉浮缓,以及虚人易感风邪者

方解

本方之自汗证是因脾肺气虚,卫表不固所致。肺气虚,则卫表不固,腠理疏松,营阴不能内守,故自汗出,恶风易感风邪;脾气虚,气血化源不足,故面色咣白、舌淡苔白、脉浮缓。治宜益气固表,以达止汗之功。

方中*芪内外同治为君,对内大补脾肺之气,对外固表止汗。白术为臣,健脾益气,使脾气旺则土能生金,肺金足则可固表实卫。二药相须为用,使气旺表实,汗不外泄,外邪难侵。防风走表既祛风邪又防御风邪之侵为佐使药。且*芪得防风,固表而不恋邪,防风得*芪,祛邪而不伤正。三药合用,补中有疏,散中有补。

其组成分量比例颇需研究,较为重要的有两点:

其一,防风用量要少于*芪,这是根据东垣防风能制*芪,*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之说,又因防风为疏散之品,汗证不宜多用,与*芪相配达相畏相使之目的便可;

其二,白术的量须是*芪与防风之和,这是根据“发在芪防收在术”之意,一走一守,达表“实卫”。曾有一例自汗盗汗之患儿,治以玉屏风散,稍效,后因药房缺白术,找余商量,因我不在,另一医建议用苍术代之,结果大汗淋漓!这是不明方义,不知苍术辛燥发汗,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服之过,只走不守,发散不收,故汗水淋漓。

柯韵伯在《名医方论》中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祛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何则?发散太过,玄府不闭故也。

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遍试风药以祛之,去者自去,来者自来,邪气流连,终无解期矣。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外解四肢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

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合,唯*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功同桂枝,故又能除头目风热、大风癞疾、肠风下血、妇人子脏风,是补剂中之风药也。

所以防风得*芪,其功愈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即以宁风也。夫以防风之善祛风,得*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此欲散风邪者当倚如屏、珍如玉也。”

加减用药

若汗出多者,加麻*根、浮小麦,以益气止汗;若恶风明显者,加桂枝、芍药,以和调营卫,固护肌表;若心悸明显者,加人参、五味子,以益气敛阴安神;若气虚明显者,加人参、山药,以补脾和胃益气等。

禁忌若外感自汗,阴虚盗汗,不宜应用本方。

类方比较

玉屏风散与桂枝汤均能治疗自汗,玉屏风散用*芪、白术、防风,功用是益气固表止汗,兼以祛风,治疗卫气虚证或夹风寒侵袭轻证,病机以卫气虚为主;而桂枝汤用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功用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治疗风寒表虚证,病机以营卫虚弱,风寒侵袭为主。

重要文摘

《医方考》:“卫气一亏,则不足以固津液,而自渗泄矣,此自汗之由也。白术、*芪所以益气,然甘者性缓,不能速达于表,故佐之以防风。东垣有言,*芪得防风而功愈大,乃相畏相使者也。是自汗也,与伤风自汗不同,伤风自汗责之邪气实;杂证自汗责之正气虚,虚实不同,攻补亦异。”

《古今名医方论》:“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四肢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惟*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无汗能发,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治头目风热、大风癞疾、肠风下血、妇人子脏风,是补剂中之风药也。所以防风得*芪,其功愈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即以宁风也。夫以防风之善驱风,得*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当倚如屏,珍如玉也。”

《古方选注》:“*芪畏防风,畏者,受彼之制也。然其气皆柔,皆主乎表,故虽畏而仍可相使。不过*芪性钝,防风性利,钝者受利者之制耳;惟其受制,乃能随防风以周卫于身而固护表气,故曰玉屏风。”

《成方便读》:“大凡表虚不能卫外者,皆当先建立中气,故以白术之补脾建中者为君,以脾旺则四脏之气皆得受荫,表自固而邪不干;而复以*芪固表益卫,得防风之善行善走者,相畏相使,其功益彰,则*芪自不虑其固邪,防风亦不虑其散表,此散中寓补,补内兼疏,顾名思义之妙,实后学所不及耳。”

医案精选

气肿

患儿五岁,患怪病,面肿如球,病已将月,按之空虚,随指而起,似面皮之下充气一般,但无皮下气肿之握雪感,从头肿至颈部,舌嫩,因此考虑乃气虚所致。头为阳,面皮属表,故当以表虚论治。方用玉屏风散加五味子。

处方:*芪12克,防风3克,白术18克,五味子4.5克。每日1剂,复煎。取玉屏补气固表,五味子敛其浮阳。服药九天,病霍然而愈。

咳喘

某女,63岁,教师。患气喘病多年,平时反复咳嗽,声弱不显,短气,喉间有痰,动则气喘,自汗畏风,胸闷,逢感冒上述症状加重,甚则夜间不能平卧。舌质淡红,脉细数。证属久咳伤肺,肺气虚弱。治宜补肺益气定喘。

处方:炙*芪30g,炒防风、生白术、人参、麦冬、炙紫菀、炙款冬花、炒苏子各10g,五味子5g,北沙参15g,7剂。

二诊:服前方诸症获愈,惟活动后气喘明显,嘱继服原方20剂,后服玉屏风散以固疗效。

肺为气之主,肺虚则气失所主,故见气短而急,语言无力,咳声低弱等症状。可见本病以虚证为主,补肺益气固本是治疗本病的首则,酌情配合化痰降气之品。《医宗必读·喘》云“治虚喘者补之未必即效,须悠久成功”,所以本例需长时期投药方可奏效。

冠心病

某男,53岁,工程师。患者近1月来时感心悸,心慌,左胸发闷,出微汗,乏力,头晕,寐差,四肢时有发抖,逢感冒时症状明显。舌淡,苔薄白,脉缓结。血压正常,心电图提示:隐性冠心病。证属气血亏耗,心失所养,心阳不振,气血失于调畅。治宜补益心气,兼通心阳,佐以理气活血。

处方:生炙*芪各50g,炒白术、炒防风、麦冬、瓜蒌皮各10g,丹参、炒枣仁、人参各20g,桂枝、檀香各5g,7剂。

二诊:药后体复,症状反复不稳定,夜寐不佳。治宜原方再加远志、薤白各10g。服15剂后自感症状消失,嘱每月定期服本方10剂,注意休息。

《证治汇补·惊悸怔忡》云“人之所亢者心,心之所养者血。”患者平日劳心思虑过度,损耗心血,血虚不能养心而致发病。方中玉屏风散、人参益气养心,健脾固表;佐以檀香、丹参、桂枝、薤白等通心阳,活血化瘀,以达气旺血生之目的。

胃黏膜脱垂征

某男,44岁。医院拟诊为“慢性胃炎”,服碱性药后疼痛无缓解,故转来医治。

诊见:胃脘胀痛,进食痛甚,右侧卧位痛剧,左侧卧位痛减,呕血,嗳气,腹胀,少气懒言,乏力,面色比白。舌质淡,脉细弱。X线胃肠钡剂检查:幽门管增宽,其中可见脱垂黏膜皱纹,球部呈“覃状”变形,球底部呈现残缺阴影,胃蠕动增强。诊断为胃黏膜脱垂征。证属中气下陷,治以益气升陷止血。

处方:*芪30g,白术15g,防风10g,水煎冲服大*粉4g。3剂。

二诊:呕血止,胃胀痛好转,原方去大*粉,继服1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X线复查:球底部残缺阴影消除,幽门管恢复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

此案是中焦之气下陷,气虚则摄纳无力,引起组织器官功能异常,气机失调为其主要病机。依据“虚则补之”、“异病同治”、“陷则举之”的原则,选玉屏风散加味施治。方中*芪、白术并用,重在益气以抹正治本,正气盛,则推动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正常运行,使之气机调畅,气陷之证得以改善或转愈。防风取其镇痛作用以治其标。根据兼症,加大*止血,药证合拍,病症得除。

便秘

某男,47岁,干部。便秘10年之久,每3~4日大便1次,先硬后溏,解便乏力,强努排便促致肛裂出血,肢体倦怠,气短心慌,自汗出,面色皖白。舌淡,少苔,脉濡而缓。证属脾肺气虚,健运失职。治以益气助阳,扶健脾胃。

处方:生*芪12g,炒白术、防风、白芍、鸡内金各10g,升麻、柴胡各5g,当归、肉苁蓉各12g,熟大*6g,3剂,水煎服。另配地丁、白茅根各10g,3剂外洗。

二诊:服上药6剂,大便每日1行,已不硬,出血亦止,仍觉肢体乏力。守上方增炙*芪15g,桂枝5g,*参10g,鸡血藤12g,继进6剂,再以安坤赞育丸善后告愈。

本例便秘,皆因肺脾气虚,升降失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传导失职所致。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虚不得肃降,”则大肠津液不布,再则大肠推动无力,糟粕久停肠道,必致便秘。故以玉屏风散合柴胡补气、提气,以复脾气主升之职;又合枳、杏补气、降气,以复肺气主降之职;山药、鸡内金健胃运脾;肉苁蓉、当归、白芍润肠通便。诸药同用,恰合病机,升降正常,腑气得通,便秘可除。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如照方抄录服药,后果自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