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也称肌酸磷酸激酶,人体三种组织即(骨髂肌、心肌和平滑肌(脑组织))中都含有大量CK;通CK通过可逆地催化肌酸形成磷酸肌酸,参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等过程,由于CK在其组织部位的大量存在,因此常用于这此疾病的诊断。
肌酸肌酶同工酶:
肌酸激酶是由M和B两个亚基组成的一种二聚体,有四种同工酶:存在于线粒体内的是线粒体同工酶CK-MiMi,存在于胞浆内的同工酶分别是CK-BB(CK1)主要存在脑组织、CK-MB(CK2)主要存在于心肌、CK-MM(CK3)主要存在于骨髂肌。
CK-MB含量随心肌不同部位而不同:如前壁后壁、右心室左心室。所以除了梗死面积以外,梗死部位也很重要。
测定方法:
CK:连续监测法
CK-MB活性:免疫抑制一酶动力学法
CK-MB质量:免疫学法
临床意义:
一、CK
/p>
1.当发生AMI时,CK活性在3-8h升高,血中半寿期约为10-12h,峰值在10-36h之间,2-4d后回复至正常水平。AMI时CK升高一般为参考值的数倍,但很少超过30倍。
2.若AMI后及时时行溶栓治疗出现再灌注,则CK活性成倍增加,达峰时间提前。如在发病4h内CK即达峰值,提示冠状动脉再通的能力为40%-60%。
3.施行心律转复、心导管和无并发症的冠状动脉成形术等均会引起CK值的升高。
4.心脏手术和非心脏手术(经皮切肌肉...)后都将导致CK活性的增高,且增高的幅度与肌肉的损伤范围的大小以及手术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心肌炎时CK可轻度增高。
5.生理性增高:运动后12-20h达到峰值,并维持36-48h。
ps:记得前面有次我们主任还出现一回这情况,CK突然增高了,不过好在是前一晚运动导致的,于是休息后就没管.......。
6.各种肌肉损伤(挫伤、手术、肌肉注射、癫痫发作)以及(多发性肌炎、肌炎、横纹肌溶解症、得症肌无力、甲减...)等疾病时,CK极度升高。
7.在急性脑外伤、恶性肿瘤时CK也可增高。
特别注意的是:CK测定过程中主要的干扰物质是腺甘酸激酶(AK)以及肌激酶,它们在红细胞中含量尤为丰富,可导致结果偏高,所以标本应避免溶血。
二、CK-MB
/p>
1.CK-MB是诊断AMI最有价值酶学生化指标。
2.AMI发作后如未进行溶栓治疗,CK-MB通常在3-8h出现升高,达峰时在发病后9-30h,于48-72h恢复至正常水平。所以与总CK相比,CK-MB的峰值时稍有提病,肯消失也较快。
C.溶栓治疗时,CK-MB早期升高及短时间内达峰是AMI的征兆。
D.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多无CK-MB增高
再来说说临床上会遇到CK-MB高于CK的原因
1.CK-BB增高
CK-BB主要存在于健康人脑组织、胃肠道、前列腺和子宫内膜、胎盘等器官或组织中,当出现神经系统疾病、肿瘤、脑组织细胞损伤等情况时,可导致组织中的CK-BB入血,从而致使血液中B亚基增多,影响到CKMB的检测值,造成假性增高。
当新生儿出现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血清CK-BB含量升高,可能出现CK-MB大于CK的情况。其次,由于病*感染也可造成婴幼儿血中CK-BB含量升高,进而影响到CK-MB的检测。
2.M亚单位含量的增高
当CK含量极度升高时,M亚单位含量也会很高,此时试剂中抗CK-M抗体量相对不足,M亚单位没有被完全抑制,M亚单位和B亚单位一起参与反应,造成CK-MB假性升高。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通过适当比例稀释标本,从而得到准确的CK-MB活性的检测结果。
3.巨CK产生的影响,特别是IgG或IgA
(冉哥哥收集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