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患者多误诊多致死率高风湿病难题怎么 [复制链接]

1#

作者

张思玮

“由于风湿和肌肉骨骼病异质性强,患病情况千差万别,因此需要大量研究了解这些异质性背后的生物机制。而中国的研究者在风湿病学的转化医学方面已经做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日前,《柳叶刀—风湿病学》主编HeatherVanEpps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在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超过一亿人。患者群庞大、诊治困难、误诊误治多、致残致死率高,这是目前国内风湿免疫病的现状。而风湿病学在我国真正开启研究之路仅有二十多年。

彼时,与国外诊治水平相比,我国有明显差距,大量的临床问题亟待解决,不少国际共识并没有在国内普及。

但最近几年,国内的风湿病诊治及研究已在全球崭露头角,部分研究与国际水平比肩,甚至开始领跑。“这主要体现在我国风湿免疫病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及新型诊治方法研究和应用方面。”医院临床免疫中心主任栗占国告诉《中国科学报》。

栗占国教授(左三)正在查房。

风湿免疫病致残率高,诊治面临巨大挑战

风湿免疫病是一类免疫紊乱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常会造成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其涵盖了多种疾病,常见的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血管炎、皮肌炎、痛风、干燥综合征等。

有研究显示,我国主要风湿病患者人数不少于万,其中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近万。

“正是由于风湿免疫病种类繁多,临床症状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因此在临床中误诊漏诊普遍存在。”栗占国说,以干燥综合征为例,他们课题组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患者平均误诊时间长达7年。

而在治疗手段上,过去临床上主要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多属于对症治疗和非特异性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处于免疫失衡状态,副作用大;生物制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仍存在感染风险高、费用昂贵等问题。

“要想在现有治疗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让更多患者受益,就必须开展具有创新性的临床研究。”栗占国认为。临床医生应着眼于临床问题,进行创新研究,或发现更好的治疗办法,或找到疾病精准诊治的方案,真正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

在栗占国看来,做医生首先应该会看病,特别是风湿免疫科医生要有诊治疑难重症患者的能力。“这就需要医生掌握临床科研思维和方法,形成‘发现临床问题—提出科学假说—以基础研究成果反哺临床’的良性循环。而临床问题就来自于门诊与病房的日常工作。”

避免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致残,国际学界的引领性证据

RA是自身免疫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全球至少有余万RA患者,该病以破坏性关节炎及自身免疫异常为主要特征,具有高致残性。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然而,早期RA(ERA)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临床实验室的“金标准”,其诊断一直是临床的难题。

为此,国内专家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提出了ERA分类标准,并进行了多中心验证,验证ERA分类标准特异性和敏感性优于国外标准,且简便易行。目前该标准已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有利于推动ERA的临床诊疗进步,促进RA患者及早诊疗。

此外,针对大量患者在发病初期,甚至患病多年仍测不到生物标志物,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导致延误治疗致残的现状,栗占国团队研究发现,清道夫受体(sSR-A)是RA的致病分子,可促进炎性T细胞和致炎因子产生,靶向抑制sSR-A可改善疾病的病情及严重程度,从而为RA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和靶点。相关文章发表于《自然—通讯》。

前不久,《柳叶刀—区域健康》还刊发了国内一项关于口服艾拉莫德治疗RA的大样本真实世界研究。研究结果提示,艾拉莫德在老年患者及合并肺纤维化等系统性并发症的患者中仍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为该药在国际上不同类型患者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红斑狼疮新免疫治疗落地,做国际前沿性临床研究

除了RA,SLE也是风湿免疫专业常见疾病。该疾病是一种影响全身的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肾脏、血液等多个系统,预后差。目前,SLE特异性治疗方法少,传统治疗药物毒副反应常见,寻求新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医院风湿免疫团队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了SLE患者体内白细胞介素—2(IL-2)缺陷导致免疫失衡,并在国际上首次应用低剂量IL-2治疗SLE获得成功。随后,他们又经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RCT),证实低剂量IL-2治疗SLE的疗效及安全性。

“该方案避免了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并且在治疗费用上,仅相当于目前其他生物治疗的几十分之一。”北京市风湿病重点实验室教授孙晓麟说道。

从过去被认为“不治之症”,到如今越来越多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栗占国认为,“这是几十年来,国内所有风湿免疫学专家努力的结果。”

用于患者是根本,做需求性临床研究

创新性研究,最终要服务于临床。

十几年来,医院风湿免疫团队作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一直高度重视源于临床问题的研究和转化,完成的抗mDNA抗体、胞衬蛋白抗体等多项原创性研究均已应用于风湿免疫病的诊断,开发的新型免疫治疗方法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风湿关节炎,已有大量患者获益。

“国内有一些研究已经走在了国际前沿,但是领域还相对较为局限。而要想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多、更好的‘中国声音’,应选择前沿性以及能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研究方向。”栗占国恳切地说,临床上期待更多原创性研究造福众多风湿免疫病患者。

相关论文信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