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家园携手多病共防保健同行 [复制链接]

1#

多病共防

保健同行

春夏交替,万物生长,各种微生物开始活跃起来。此时呼吸道、肠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在做好新冠肺炎防控的同时,需警惕其他传染病的来袭,那么,春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有哪些?我们又应该怎样预防呢?

流行感冒

        c3.3-1.2,6.9,0.4,8.1,3.7l31.9,84.7C.9,.4,.3,.1,,.3z"fill="rgb(,,)">                                                          

流行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在人与人之间通过咳嗽及打喷嚏时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有时亦可通过接触表面沾有病*物件后再接触口鼻而感染。

临床表现

潜伏期1-4日,平均为2日,高热、畏寒、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体温可达39℃-40℃。

预防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措施。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

3.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勤晒衣被,有利于消灭细菌,减少疾病的发生。

4.保持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

传播途径

通过呼吸道飞沫、粪口传播。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一般病程4-6天,重者可至2周。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型。

临床表现

潜伏期2~10天,平均3~5天。发热、急性高热,体温一般在37.7~40℃。咽峡部疱疹,初始咽部充血红肿,2-3天后出现灰白色疱疹(直径约1-2mm,多达10余个),扁桃体、软腭、悬雍垂等部位常见,未见累及齿龈及颊黏膜。咽痛,可疼痛到流口水、拒食、哭闹,可伴有呕吐、头痛、腹痛等。

预防措施

1.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特殊情况做好防护。

2.一旦发现及时就医。

3.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不吃生冷食物。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7-10天。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全年均可发生,5-7月高峰。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斑丘疹、丘疹、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可出现中低热或不发热,可伴有咽痛,咽痛一般较轻。

预防措施

1.勤洗手,饭前便后等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2.勤通风,保持居家环境卫生,空气流通,定期清洗、消*玩具和用品。

3.餐具使用前后应清洗、消*,适量多饮温水,饮食清淡。

4.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5.有效预防重症型手足口病按时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6.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唾液的吸入传染,传染性强。

临床表现

潜伏期14~19天。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发热,耳下或下颌角疼痛,以耳垂为中心1-2天内迅速肿大,张口和咀嚼时疼痛。

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预防措施

1.接种腮腺炎疫苗。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腮腺肿大完全消失或发病后14天,至消肿为止。

4.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保持口腔卫生。

诺如病*

诺如病*是一组杯状病*,以前也称之为“诺瓦克样病*”。发病迅速,有高度感染性,大约18个病*颗粒就能引起感染涉及范围广耐低温、耐酸,不易灭活。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

临床表现

潜伏期较短,通常12-48小时,最长72小时,患者在潜伏期即可排出诺如病*,排*高峰在发病后2-5天,持续约2-3周,免疫保护力可持续6-24个月。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儿童呕吐普遍,成人腹泻多见,自限性疾病,症状3天,一周内自愈。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食物煮熟煮透,不吃生冷食物和未煮透的食物,尤其是生食贝类等水产品。

2.及时清运垃圾废弃物,餐具应“一人一用一消*”。

3.及时就医:如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经呼吸道传播,接触被病*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主要发生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冬春两季高发,出诊前5天(一般1-2天)到所有水泡结痂期间均有传染性。

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易感儿接触传染源发病率可达95%以上。

临床表现

发烧、乏力、头部及躯干出现水泡。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保持开窗通风很重要。

春夏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家园携手科学预防,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能有效地阻断传播。让我们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文稿

莫华美

编辑

梁田芬

审核

后勤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