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密不可分补体C1q与多种疾病之间的相互关 [复制链接]

1#
临床检验

补体系统主要由存在于血液、体液的可溶性蛋白及膜结合蛋白组成。在调节吞噬、清除衰老凋亡细胞、参与免疫应答及介导炎性反应等方面发挥生物学功能。作为补体系统的关键组分补体C1q,主要由肝脏巨噬细胞产生和分泌,通过识别IgG或IgM免疫复合物中抗体FC段的补体结合部位启动并激活补体的级联反应,促进吞噬作用和局部促炎反应等。

补体C1q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

01

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弥漫性骨骼肌炎症性疾病,发病与细胞和体液免疫异常有关。Clq在PM/D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增高,并与PM/DM患者临床症状及抗体水平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PM/DM疾病进展过程。

02

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与体内慢性炎症密切相关,其与机体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平衡被打破有关,是一种无菌的慢性低度炎症。检测MS患者C1q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代谢风险指标的相关性,为MS的防治及风险预测提供新的思路。

03

子痫前期(PE)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病率为6%~8%,是导致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PE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免疫平衡失调、胎盘螺旋小动脉重铸障碍和胎盘浅着床、母体过度的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受损等有关。PE患者C1q水平明显降低,可作为PE诊断的潜在指标。

0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坏死。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1q/TNF-1)在CHD患者血清中表达异常,CHD患者血清C1q水平升高;C1q可能成为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潜在标志物。

05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类型。AIS早期常出现TIA前驱症状,神经功能障碍体征不明显;但后期急性发作时病情进展迅速,患者生存预后不佳。AIS和TIA患者血清C1q水平升高,且AIS患者变化更为明显。血清C1q可成为预测、区分AIS和TIA发生的新的风险指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