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抗核抗体谱与自身免疫疾病全面解析 [复制链接]

1#

01抗核抗体谱概述

上一期,我们探讨了“抗核抗体ANA”的相关内容。本期,我们将目光转向“抗核抗体谱ANAprofile”。ANA,作为针对真核细胞各种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其检测方法主要是间接免疫荧光法。虽然不同荧光模型能提示不同的抗体,但这种方法并不能直接检测出某个具体的、特异的抗体。而抗核抗体谱,则是对这些特异性抗体的全面反映。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抗原重组及纯化技术的发展,理论上我们已经能够纯化细胞内的所有抗原,并逐一测出这些抗原的抗体。

在此,不得不提的是“可提取核抗原extractablenuclearantigens”,简称ENA。ena是指那些可以通过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抗原,如Sm、RNP、SSA、SSB、Jo-1、Scl-70等。我们在临床上实际检测的是针对这些抗原的抗体,因此被称为“ENA抗体谱”。值得注意的是,ANA谱的范围远远大于ENA抗体谱。但在某些情况下,“ENA抗体”也可能被用来指代某些临床常用的自身免疫抗体,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的“ENA13项”,其检测内容已经超出了传统的ENA抗体谱。

02特异性抗体及其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几种在临床上常被检测的特异性抗体及其意义。这些抗体包括抗ds-DNA抗体、抗nRNP抗体等。抗ds-DNA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特异性抗体,它与双链DNA结合后,会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下、肾脏及其他器官的毛细血管内,从而激活补体导致炎症。因此,抗ds-DNA抗体的阳性通常提示SLE处于活动期,并与狼疮性肾炎密切相关。在活动性SLE中,该抗体的阳性率约为30~90%。而抗nRNP抗体,通常指抗U1-nRNP抗体,其高滴度是诊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重要依据。虽然低滴度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病,如SLE、SS和PM/DM等,但其在SLE中的阳性率可达30~0%,因此对于SLE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抗Sm抗体

抗Sm抗体(抗斯密斯抗原抗体)。这种抗体是SLE的特异性抗体,大约30~0%的SLE患者会呈阳性。值得注意的是,Sm和nRNP实际上是在同一分子复合物(RNA-蛋白质)中占据不同抗原位点的。Sm包含u1-2、u-6,而nRNP则包含u1,因此,抗Sm抗体往往与抗nRNP抗体同时出现阳性,但抗nRNP抗体也可以单独阳性。

△抗SSA和抗SSB抗体

抗SSA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抗体)。在原发性SS中,该抗体的阳性率高达70~90%,而在SLE中的阳性率则为2~60%。对于那些抗SSA抗体阳性的SLE患者,他们常常伴有SS或光敏感的症状。同时,如果SS患者中抗SSA抗体与抗SSB抗体均呈阳性,那么他们通常会出现更多的腺体外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曾认为SSA抗原包括Ro-52、Ro-60两种,但后来的研究显示它们其实是不同的抗原。因此,抗SSA抗体通常指的是抗Ro-60抗体,并且可以单独检测抗Ro-52抗体。Ro-52抗体主要与新生儿SLE相关,并可能引起先天性新生儿心脏传导阻滞,但它也可以在SS、PBC、AIH、病毒性肝炎甚至健康人中检测到。抗SSB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抗体)这是SS的标志性抗体,在原发性SS中的阳性率为0%。

△抗Scl-70、抗Jo-1等抗体

抗Scl-70抗体。其靶抗原为DNA拓扑异构酶I,与系统性硬化症紧密相关。抗Jo-1抗体。其靶抗原为组氨酰tRNA合成酶,是PM(多发性肌炎)/DM(皮肌炎)的特异性抗体。在PM中的阳性率为0%,而在单纯DM中则为10%。值得注意的是,抗Jo-1抗体阳性的患者常合并肺间质纤维化。

△其他特异性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AHA)。其靶抗原为组蛋白,主要出现在药物诱导的狼疮样综合征中,但也可以出现在一些其他自身免疫病中,例如非药物诱导的SLE、RA等。抗核小体抗体(AnuA)。其靶抗原为核小体,是SLE的标志性抗体。这种抗体的诊断SLE敏感度为0.6~0.8,特异度为0.97~0.99,在狼疮性肾炎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病理作用。抗rib-P抗体,又被称为“抗rRNP抗体”,是SLE的特异性抗体。在SLE患者伴有狼疮性脑病时,该抗体的阳性率高达56~90%。抗着丝点抗体,其靶抗原主要是着丝点蛋白B。这种抗体与系统性硬化症(局限型)、PBC以及SS等疾病密切相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