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还敢熬夜吗险丢命21岁女孩熬夜住进IC [复制链接]

1#

险丢命!一21岁女孩连续熬夜,诱发暴发性心肌炎、心率失常住进ICU!

近日,陕西西安的一21岁的姑娘,已经感冒1个月,近日连续熬夜诱发了暴发性心肌炎,住进了ICU。

医生介绍,医院时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经过检查后发现其心肌损伤非常大,结合患者之前有慢性肾脏病史,就考虑到这次是爆发性心肌炎,就直接住进了ICU。

随后,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循环不稳定、多次晕厥等症状,如果患者再来晚一些,极有可能造成心脏骤停死亡。

经过医生几轮的胸外按压,多次把患者从生命线上抢救回来,后来又放了临时起搏器、做了血液净化、呼吸机等综合治疗,前后进行了大概一周的时间。

所幸的是,经过治疗,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已能下床活动。

其实,熬夜对身体的伤害,远远不止这些。今天小蓝带您看看,熬夜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1、熬夜会增加心脏病风险

近几年,因为熬夜引起猝死的案例报道越来越多。熬夜猝死的人,大多数死于突发的心脏病。主要原因是熬夜导致生物钟紊乱,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心跳加速,引发室速、室颤,造成心源性猝死。

昼夜节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内源性计时系统(生物钟),大约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人体内几乎每个细胞都有自己的生物钟,控制机体一系列的生物过程,这对我们的健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脏也不例外,它也会受到生物钟的影响,如变频空调一样,它会根据环境条件切换成不同的速率(心率)。在正常情况下(受到惊喜或惊吓等情绪影响除外),我们的心率在早晨会升高;而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心率则会低得多。

白天是适合工作的时间,而晚上就该睡觉,睡足觉。该睡不睡,或者睡眠不足,就是在与正常的心脏功能“对着干”。

研究发现,每晚睡1小时,睡眠生物钟就会改变,心脏病发作风险也将会增加。

2、熬夜会刺激食欲,容易发胖

有研究发现,熬夜会刺激食欲,让人吃得更多,而且往往更偏好高碳水、高脂肪的垃圾食品,加上熬夜带来的瘦素分泌减少,更容易带来肥胖,引发健康问题。

3、熬夜可导致高血糖

有研究发现,熬夜会使体内血糖更高,而高血糖会引起多种健康问题,如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肾脏损害等。

4、熬夜会使免疫力下降,容易致癌!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保卫健康的卫士,可以起到防御、自稳、监视及清除功能,能抵御有害物质或病菌侵袭,监视和识别体内衰老细胞及变异细胞或肿瘤细胞,及时发现并清除。

而每一次熬夜,都是对人体免疫力的一次打击,是对人体健康的一次损害。

夜间是人体生产新细胞的高峰时段,熬夜会使身体持续处于消耗状态。据调查,成年人只要3个晚上不能保证7~8小时的睡眠,免疫系统就可能降低60%的功效。

长期的熬夜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对于各种疾病的抵御能力也下降。另外,长期熬夜更容易罹患癌症,如熬夜会使胰腺癌的发病率提高3倍多。

5、熬夜或与抑郁症相关

有研究发现,经常熬夜的人群,更可能出现抑郁症的症状。

6、熬夜会使记忆力降低,第二天出现疲劳!

睡眠不仅可以清除大脑一天的生理活动产生的生物垃圾,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巩固记忆。

要让记忆长时间存储在大脑中,就需要把记忆从临时储存的海马搬运到负责长期储存记忆的新皮质中去,而这个过程主要在睡觉期间实现。

当你在睡觉的时候,白天新学的知识和信息会被分门别类的逐渐写入大脑的新皮质中。

因此,良好的睡眠对于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说,睡眠是一天当中巩固记忆最关键的时期。

熬夜后,脑中的“代谢垃圾”没有被彻底清除,外加交感神经因为“加班”出于疲劳状态,第二天会出现疲倦、精神萎靡的状态。

另外,熬夜会影响当天记忆的整合和巩固,降低学习效果。

7、熬夜影响皮肤修复,使皮肤变差,加速衰老!
  

熬夜打破了皮肤昼夜节律,白天皮肤有条不紊地维持着皮肤稳定状况,到了夜晚本该是皮肤的休息时间,却受到大脑反馈,居然是加班加点!

熬夜会使夜间修复模式不能正常运行。

有学者认为:熬夜增加体内某些激素分泌,影响到板层小体的功能,进一步影响皮肤屏障的完整性;也有学者认为熬夜解除了免疫系统对胶原蛋白科学掌控,引起胶原蛋白生产或补充缺乏,皮肤会有弹性降低现象。

所以,熬夜是对皮肤最大的伤害。如长期熬夜皮肤表现:干燥、色斑、暗疮、皱纹等。

8、熬夜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熬夜会影响心血管健康,增加普通人群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短期睡眠剥夺就足以使交感神经系统紧张,导致血压升高、可的松和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分泌增加、糖耐量降低、心跳不规则,所有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冠心病的先兆。
  

慢性睡眠剥夺能促进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的发展,而高血压、肥胖或代谢综合征等疾患恰恰是诱导心脏病发作的因素。
  

并且,睡眠不足会引发机体免疫系统失调,促使血管壁的炎症反应水平上调,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而增加卒中的危险。

本文由蓝生脑医原创,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